- 发纵指示
【拼音】fā zòng zhǐ shì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刘邦起兵被封为沛公后,萧何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他帮助刘邦保存秦朝的各种文献档案,留守关中,为刘邦提供军粮和新兵,引荐大将韩信。在汉朝建立后刘邦行赏时,他评论萧何是发踪指示的......
- 卧冰哭竹
【拼音】wò bīng kū zhú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孝子王祥对待后母如同生母一样,后母得病想吃鱼,正天寒地冻,王祥卧冰,冰化开,跳出双鲤,王祥拿回家煮给后母吃。楚人孟宗对待母亲也十分孝顺,冬天母亲想吃竹笋,孟宗冒雪进入竹林,扶......
- 半路出家
【拼音】bàn lù chū jiā 【成语故事】宋朝皇帝在昊天寺上香敬佛遇辽兵围困,杨令公率七个儿子前来救驾,其中三个儿子战亡,一个下落不明。后在伐辽战争中遭元帅潘仁美陷害,杨家只杨六郎幸存,在归途中,杨五郎因当年战败出家当和尚挺身......
- 功亏一篑
【拼音】gōng kuī yī kuì 【成语故事】周武王灭商建周之后,各地诸侯纷纷朝贡给他。太保召公对周武王说:“他们把珍宝、玉器贡献给你,你也要封赏他们,治理国家要时刻思想自己的德行,大德从小德积累起来的,否则就会功亏一篑的。”周......
- 击壤而歌
【拼音】jī rǎng ér gē 【成语故事】上古时期,帝尧治国50年,他十分虚心,不敢自信自满,经常穿上平民的服装,亲自到民间察访,了解自己政绩的好坏,在康衢见到一个老人吃饱饭在玩抛石子游戏,并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
- 举案齐眉
【注音】jǔ àn qí méi 【成语故事】东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霸陵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眉来眼去,夫妻十......
- 举一反三
读音:jǔyīfǎnsān 解释: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清·吴趼人《二十......
- 不过是只麻雀俄罗斯
我打猎回来,走上花园的小径。我的狗跑在我的前头。 突然他慢了下来,开始缓步走着,好像嗅到了什么东西。我向小径上青去,看见了一只黄嘴边的小麻雀,低垂着小小的脑袋,它是从巢里掉下来的——一阵强风正在摇晃着小径两边的白桦衬——躺在那儿,无能......
- 不足回旋
【注音】bù zú huí xuán 【成语故事】汉景帝时期,景帝设宴招待各地来朝见的诸侯,并让大家跳舞庆贺,来自长沙的定王舞得很别扭,别人取笑他。景帝问他是不是不会舞蹈,他说国小地窄,不足回旋。景帝明白他的意思,就把武陵、零陵、桂阳......
- 不舞之鹤
【拼音】bù wǔ zhī hè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尚书左仆射羊祜家里养了一只白色的丹顶鹤,他十分喜欢这只鹤。鹤在吃饱喝足后尽情狂舞,他向客人夸奖鹤是如何有灵性,客人前去观看,鹤因为有生人在场,怎么也不起舞,让客失所望,说这是一只......
- 不相为谋
【拼音】bù xiāng wéi móu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没有重用他。他认为与季康子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闲居起来,专心著述,编辑整理《......
- 不教而诛
【注音】bù jiào ér zhū 【成语故事】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子答道只须尊奉“五种美德”,除掉“四种恶政”就可以。其中“四恶政”之首就是平时不给人教育,到时候却怪别人而去杀人,这就是虐。其次上暴、贼及......
- 不念旧恶
【注音】bù niàn jiù è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为了大业,不计私怨,不念旧恶,受到众将的拥护。例如董卓的部将张绣背叛曹操并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去投降刘表。三年后张绣投降曹操,曹操并没杀他,而给他封了侯。像这样的例子有魏钟......
- 不忘沟壑
【注音】bù wàng gōu hè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到各国游说以仁理天下,一般要诸侯邀请他才去,学生陈代想不通,孟子开导他:“齐景公打猎用旌旗去唤守猎场的人,那些人不忘沟壑,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上前,这证明他们有骨气。我如果不......
- 七步成章
【注音】qī bù chéng zhāng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横槊赋诗
【拼音】héng shuò fù shī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苏轼第一次与朋友游览黄冈赤壁,他们在船上高歌,一朋友吹起洞箫应和。苏轼问他为什么吹起这如怨如泣的乐曲,他说想起了当年曹操的豪壮情怀,“旌旗蔽空,鲡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
- 楚材晋用
【注音】chǔ cái jìn yòng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举因岳丈犯事而偷逃到晋国,遇到蔡国大夫声子,声子答应帮他回到楚国,便到楚国与令尹子木就楚晋两国人才问题进行探讨,说楚国人跑到晋国得到重用,对楚国十分不利。子木认......
- 断鹤续凫
【注音】duàn hè xù fú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愚蠢而善良的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他发现鹤腿长,野鸭的脚杆很短。他想这样一起走路不路不方便,就把他们捉来,砍下鹤的一截腿杆接到野鸭的脚上,这样他们都不能......
- 敝帚千金
【注音】bì zhǒu qiān jīn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去攻打在成都称帝的公孙述,汉军进兵神速,与公孙述进行了殊死搏斗才攻占成都,吴汉下令屠城。刘秀指责他,说老百姓家里有破扫帚也价值千金,......
- 探索菩提祖师与如来的关系及其克星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菩提祖师和如来都是佛教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在佛教中都非常重要,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菩提祖师是否有克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菩提祖师和如来的关系。在佛教中,如来是佛教的创始人,也是佛教的......
- 拔新领异
【拼音】bá xīn lǐng yì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孙兴公推荐支道林,说他看问题拔新领异。王羲之自傲不愿与支道林交谈。支道林默默地退出。后来王羲之外出办事见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谈起了《庄子·逍遥游》,没想到......
- 扑杀此獠
【注音】pū shā cǐ lǎo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唐高宗想废掉皇后立昭仪武氏为后。大臣褚遂良据理力争,说武则天曾经侍奉过唐太宗,如果立她为后将如何面对天下百姓。说完就请求告老还乡。高宗大怒,叫人把褚遂良拉出去听命。武则天则从幕......
- 扇枕温衾
【拼音】shàn zhěn wēn qīn 【成语故事】汉朝时期,孝子黄香的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他当魏郡太守时当地遭遇洪灾,他拿出自己的俸禄和家产救济灾民。人......
- 愤不顾身
【拼音】fèn bù gù shēn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渤海大富翁石崇非常富有,他建一座金谷园别墅,专门供他喜欢的歌女绿珠使用。他被罢官在家,终日守着绿珠。中书令孙秀偶然见到十分有名的绿珠就动了心,向石崇索取未果,就派兵强取。绿珠......
- 意气洋洋
【注音】yì qì yáng yáng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三朝相国晏婴身居高位,但十分谦恭,而他的车夫却认为自己能替相国驾车十分得意扬扬。车夫的妻子见了就告诫车夫,应该向晏婴学习,车夫从此变得很谦逊起来,晏婴认为他知错能改就把......
-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注音】bì qí ruì qì , jī qí duò guī 【成语故事】公元前684年,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在长勺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为避其锐气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详细
-
蹉跎岁月【注音】cuō tuó suì yuè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诗人李颀40岁中进士,任新乡县令,后官场不得志就辞官归隐,专门从事诗歌创作,朋友魏万去京城应试求取功名,他作赠别诗《送魏万之京》:“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详细
-
貂裘换酒【注音】diāo qiú huàn jiǔ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竹林七贤”的阮咸的儿子阮孚特别好酒,在做安东参军时,整天在军中饮酒作乐,醉眼朦胧,丝毫不把军务放在心上,皇帝派他去作车骑将军的长史,劝他少喝酒,他更是纵情狂饮,经常是......详细
-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注音】bào sǐ liú pí , rén sǐ liú míng 【成语故事】五代时期,梁朝名将“王铁枪”王彦章跟随梁太祖朱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深受重用。梁末帝朱贞继位后,唐军进攻梁国。王彦章受命御敌,但因寡不敌众被俘。唐庄宗......详细
-
象牙筷子商纣王在刚开始请工匠用象牙为他制作筷子的时候,他的叔父箕子就表示出了一种担忧。箕子认为,既然你使用了稀有昂贵的象牙作筷子,与之相配套的杯盘碗盏就再也不会用陶制土烧的笨重物了,而必然会换成用犀牛角、美玉石打磨出的精美器皿。餐具一旦换成了......详细
-
设下圈套【注音】shè xià quān tào 【成语故事】从前寿春县有一个断案如神的县令李崇,他经常设下圈套让双方当事人去钻,从而使案件大白,例如让人通知当事人孩子已死看他们的反应,从而让失儿回到父母的身边。乔装打扮去识别逃犯等都是很好的......详细
最新博文
-
孙贝贝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理论研究越深入,对意识形态的支撑就越坚强有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着眼于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守正创新,提出了“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既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摆脱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影响的关键举措。我们要学深悟透做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2025-02-03 0次
阅读更多 -
兰州大学举办两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
为深化对“两个结合”的学理阐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月3日,兰州大学在榆中校区举办“两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兰州大学研究生院执行院长张浩力,兰州大学文学院韩杰,兰州大学文学院党委、副院长连亚敏,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王涵青教授、钟治国教授,文学院喻忠杰副教授...
2025-01-24 0次
阅读更多 -
杨朝明结合生活认识经典与圣贤
编者按:去年4月份,为进一步增强与读者的交流,本刊组织“名家解惑:你提问我回答”活动,并通过本刊微信公众号发布通知,面向海内外读者征集研读儒家经典时遇到的问题与存在的疑惑。活动吸引了广大读者参与,并提出许多问题。编辑部邀请专家学者就典型问题予以解答,并在《走进孔子》2024第6期刊出,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同时期待大家有更多互动。 问:对于经典的阅读和学习...
2025-01-21 0次
阅读更多 -
品味古老年俗 传承春节文化
春节申遗成功后,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怎么过?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消息称,将统筹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以更多新产品、新场景、新举措,推动春节文旅消费“热起来”。春节“热起来”,更要让作为非遗的春节“活起来”,为世界非遗项目活态保护、世界文化交流提供更大的平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近千年前的诗句,至今温暖着华夏儿女。春节列入非遗项目...
2025-01-17 0次
阅读更多 -
黄永其易道神与心理气再论朱子心说
摘 要:从“易道神”与“心理气”的角度入手,我们可以重新刻画朱子学的宇宙论图景。理应当被理解为天地之心的德性,而气则是天地之心的发用,天地之心的功能在于通过主宰能力将理落实为气,由此以流行总体——也就是易体的形式展现自身。宇宙流行的无始无终与不间断性,并不意味着没有超越者,而是意味着作为超越者的天地之心无时无刻不在完整实现自身的德性。天地之心是超越与内在的统一...
2025-01-15 0次
阅读更多 -
赵金刚朱子思想中的敬与气
摘要: 朱子思想当中的整齐严肃之敬可以“贞定心气”,使得气不摇荡,而明德更容易透显出来,而工夫就有了成立的可能;但朱子思想当中的敬绝不只有整齐严肃的面向,常惺惺之敬才是“活敬”,常惺惺是人的奠基性、基础性情感,只有强调常惺惺的重要意义,才能理解朱子思想中的道德动力问题,常惺惺即是明德之明,朱子强调以明德之明自操自存,以明德之明朗照一切...
2025-01-14 0次
阅读更多 -
梁涛走向世界的儒学
这几年我提出新四书、新儒学,就是希望通过对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融入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对国人价值引领的作用。对于儒学,其实还有更广阔的空间,那就是儒学对世界的意义。彰显儒学对世界的意义,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儒学推向世界,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仅靠中国本土学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际学界对儒学的接纳、推广和传播。就此而言,海外汉学家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自有其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
2025-01-13 0次
阅读更多 -
经世与启蒙梁启超的孟子学
摘要:“经世”是梁启超思想中一以贯之的核心关怀。梁氏孟子学前期以宣传康有为大同思想为主旨,介绍和吸纳西方思想,以西方知识性内容取代传统道德评价标准;后期侧重国民教育,以西方教育主义重新审视传统思想中的知识与道德关系,在科学知识的时代大潮中凸显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与经世的深刻互动中,梁氏思想“变”中有其“不变”,“不变”中又蕴含“常变”,在救国之切、爱国之真的烘托下其经世意识更加醒目...
2025-01-09 0次
阅读更多 -
赓续文脉 再谱新篇 孔子学堂创办十周年座谈会举行
12月30日,孔子学堂创办十周年座谈会在济南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坚持“两个结合”,推进文化“两创”,认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梳理经验、提炼智慧,为孔子学堂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谋篇布局。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2025-01-07 0次
阅读更多 -
2024我们共同经历这些文化热潮
回首2024,总有一些时刻,让我们热血沸腾;总有一些地方,让我们印象深刻。这一年,中国文旅市场呈现出活力四射的新图景,消费场景愈发丰富。 一同回顾,2024,我们共同经历的文化热潮。 ■文博旅游热:“为了一个展,来赴一座城”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来博物馆看展览、看文物、感受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大展不断,持续上新,“追展”达人们直呼“看不过来”...
2025-01-02 0次
阅读更多